創辦人的話
本會創辦人吳子鈞醫師的心路歷程

吳醫師是彰化縣鹿港人,三歲左右全家為了生活移到台中,在成長及就學過程是個窮困之家庭,期間做過建築水泥抓漏工(如公園路的紅寶石的地下室),也當過角鋼店的切割及組裝工人(如勝家工廠的鐵架),在半工半讀之下完成學業,如此吳醫師深刻了解社會窮困者的心聲。

住在烏日溪南,有一位陳溪圳先生,便是吳子鈞醫師成長的見證人,當時陳先生慈祥的訴說,在那個時期,吳醫師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,在初高中的時候常利用課餘時間,騎著單車,頂著大太陽,到打草繩的陳先生家,載了百來斤的草繩,騎在崎嶇不平的石頭路上,一路迢迢的到台中市區販售。

當吳醫師考上了中山醫科的時侯,第一年的學費多虧了姨丈和阿姨的資助。此後在大學過程當中,吳醫師也兼差當家教,賺取生活費及學費。
服役後,在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服務了近十年,負責腦科手術的吳醫師雖然生活獲得了改善,但對貧病病友之困境始終圍繞在腦海裡,於是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在澄清的穩定生活,創設了宏恩醫院,以服務更多的群眾。

在行醫路上,吳醫師發現社區中持有低收、中低收、身心障礙手冊、重大傷病卡的人每年都在快速增加,在社會變遷、家庭親子關係疏離之下,貧病之友真令吳醫師感同身受,因此於九十三年創設了宏恩醫院-龍安分院(身心科專科醫院),及九十五年創設了財團法人宏恩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-提供更多的服務給這些身心障礙及失智族群,欲幫他們建造一個高品質,且讓病友開心、家屬放心的「喜願家園」。
(圖為103年全國廣播採訪)

我們都知道,早在一、二十年前,身心障礙患者的安置和教養,一直被社會討論及擔心,隨著時間及環境的改變,許多身心障礙的患者已經由家庭問題,轉成一個社會安全問題,因為他們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,處理不好,隨時可能會爆炸,不只是傷及家人,更可能危及無辜,所以他們也一直是被社會所排斥的一群。

但是討論了這麼多年,為什麼一直沒有一個妥善的的安置方式,原因在於這些病友太難照顧,照護方式與一般不同,所以很多老人院遇到身心症狀的病友,多轉到龍安分院來治療;根據全台統計,台灣人口65歲以上老人,2010年占10.8%,2025年推估將占20.1%,當中70歲以上併有身心障礙的老人佔近1/2,需要專業安置的失智與精障病床尚差兩萬多床,因為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直接照護外,更需要有耐心、愛心和毅力,並從職能治療當中,循序漸進的引導身心障礙的朋友,重新認知生命、重新投入生活、重新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價值。

但這畢竟是一條艱苦的路,所以吳醫師時常用他的座右銘—「為弱勢求生存、讓社會更祥和」—來鼓勵基金會的所有同仁。 在此同時,吳醫師窮盡畢生的積蓄,在彰化縣芳苑鄉買了一甲地捐給基金會,打算打造一個屬於弱勢族群的家園—喜願家園—來幫助這些身心障礙的朋友,讓他們回復到有尊嚴的生活,然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,我們需要各界賢能的愛心實質支持,讓喜願家園能夠早日建立。
最後敬祝您,平安喜樂,福報無量。